月经不调如何治疗

2022/8/17 来源:不详

北京正规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6080.html

单位:无忧文秘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1],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等。目前,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的不规律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医院妇科疾病中治疗月经不调的患者高达80%[2]。年全国5个省份育龄妇女的调查研究显示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比例为17.6%[3],有研究提示某市30~40岁计划妊娠妇女月经不调患病率为31.55%[4]。本病西医多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单一或联合的周期治疗,虽然起效快,但是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大,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大,还有可能对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不孕不育。近年来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逐渐显示出其特色与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月经的产生与调节是肾、天癸、冲任协调作用于子宫的结果。肾为主导,天癸为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与动力,通过冲任聚集脏腑之阴血,使血海满盈并下达于子宫,子宫藏泄有期,则月经按时来潮[5]。同时,月经还受督脉的调节和带脉的约束。督脉与冲任同起胞中,一源而三岐。督脉主一身之阳经,与任脉共同维系一身阴阳脉气之平衡。带脉络胞而过,对子宫有约束作用。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先天不足,后天劳逸失常、房劳多产、饮食不节、跌仆创伤,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损伤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失调。李成华[6]认为肾虚是月经不调的主要病机,建议临床上治疗月经不调多从肾着手。徐重明等[7]认为月经不调与冲脉失利有关,建议在妇科月经病的诊治过程中从冲脉进行辨证论治,根据其阴阳气血及寒热之别,分别采用理冲、固冲、温冲、平逆等方法。李文清等[8]认为月经不调的病机与肝的气血阴阳亏虚有关,应从补肝气、补肝血、补肝阴、补肝阳4个方面来总结其病机、治法及方药。闫晓峰[9]认为月经病与肾、脾、肝三脏和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故不论中药治疗或是针灸治疗均以此为基础确定方药和取穴。月经不调发病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治疗时应遵循规律,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中医辨证论治

王利红[10]按病症不同将月经不调分为月经量多提前、月经量少提前、月经推后以及其他症状,根据以上病症实施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草药,给予中药复方加减,临床疗效满意。李景池[11]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41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3.17%。袁琳[12]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月经先期脾虚不摄者用补中益气丸,肾气不固者用右归丸或肾气丸;月经后期阳虚寒凝证用艾附暖宫丸,气血亏虚证用八珍益母丸;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滞证用逍遥丸,肾气虚弱证用右归丸,治疗月经不调50例,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84%;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田杏红[13]根据生理特征和疾病程度,分别采取疏肝活血、补脾补血、益肾固血、调理气血冲任等方法对40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2.5%,围经期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刘嫦娥[14]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月经不调61例,肝气郁结型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血亏虚型方用大补元煎加减,痰湿阻滞型方用苍附导痰丸加减,肾气不足型方用固阴煎加减,肾阴亏虚型方用归肾丸加减。痊愈率55.7%,总有效率96.7%,均高于对照组。

3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采用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渗入了现代医学理论,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恢复气血阴阳消长节律,并维持正常月经来潮,临床可达到纠正排卵障碍和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疗效。邓飞[15]采用中药周期疗法,第1个服用周期为月经干净后第1天,采用补肾养血法治疗,中药以当归20g、党参15g、仙茅15g、紫河车15g、菟丝子15g等为主,共服用10剂;第2个服用周期为月经干净后第12天,采用理气活血法治疗,中药为当归12g、芍药12g、桃仁8g、郁金10g、牛膝15g、香附12g等,服用5剂;第3个服用周期为月经干净后第22天,采用活血调经法治疗,中药为益母草30g、川芎10g、赤芍15g、党参18g、肉桂3g、牛膝12g、香附15g等,服用5剂;以上3个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其治疗月经不调患者51例,总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

贺娜[16]认为,在经前期需要对患者实施温肾调肝作用,在月经期需要实施活血化瘀功效,在经间期需要适当的调经,理气温经,在经后期需要滋阴补肾。通过周期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治疗效果。经前期药用当归15g、黄芪30g、桃仁6g、熟地20g、菟丝子30g、白芍15g、杜仲10g、川芎10g、鹿角霜10g、桂枝10g等;月经期药用丹参20g、香附15g、白芍15g、当归15g、桂枝10g、益母草15g、艾叶10g、五灵脂10g等;经间期药用当归15g、白芍15g、益母草20g、香附15g、丹参20g、川断10g、菟丝子30g、鹿角片10g、山茱萸10g、熟地10g等;经后期采用黄芪30g、当归15g、熟地15g、菟丝子30g、枸杞15g、山茱萸10g、丹皮10g、白芍15g、山药10g、茯苓15g等。高俊荣[17]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气血消长生理变化规律实施分期治疗,月经期药用血竭安异方,经后期采用补肾养血汤,经间期采用理气活血汤,经前期采用活血促经汤,治疗月经不调患者40例,总有效率97.5%,高于西药对照组的85%。

4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因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月经不调的临床治疗中。付桂侠等[18]选用三阴交、太冲、气海、中极等穴位治疗月经不调患者35例,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西医对照组的74.29%,认为针刺可调节冲脉和任脉。吴节等[19]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气血的消长规律,采用针灸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卵泡期针刺血海、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配合呼吸补泻法,补肾养血,冲任血足则可促使卵泡发育;排卵期因势利导,以温阳通络、行气活血为主,促卵子排出,先以龙虎交战法快刺肝俞,达疏肝理气之功,后针刺天枢、中极、子宫、三阴交、四关;黄体期选穴第一组: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中极、大赫、涌泉,第二组:T7夹脊、肝俞、脾俞、肾俞、命门、膏肓俞;涌泉、命门、膏肓俞均采用盒灸,足三里采用温针灸,余腧穴采用常规针刺,2组交替使用,以补肾阳为主,温补肾阳以暖宫;待至行经期,即不行任何治疗,使胞宫“泻而不藏”。

赵晓红[20]采用温针灸地机穴、针刺关元和气海穴治疗月经不调60例,总有效率93.33%,高于西医对照组的66.67%。黄丽等[21]以中极、关元、中脘、气穴等腹针标准化取穴为基本处方治疗月经不调78例,气虚不摄血加脾俞、足三里,血虚加血海、三阴交,肝郁气滞加期门、内关,血热妄行加行间、太溪,虚寒症可在主穴或神阙穴温灸,总有效率为96%。其认为根据辨证使用相应的处方,对治疗月经不调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腹针调气血、和脾胃、养肝肾,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保持健康的肤色,延缓衰老。

李莎[22]采用腹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月经不调60例,针刺穴位依次为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气穴、气旁、滑肉门、外陵与大横,总有效率96.67%,高于西医对照组的66.67%。冯旭等[23]采用艾段温针治疗西双版纳地区月经不调66例,主穴选关元、气海、血海(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治疗时患者卧位,针刺平补平泻后,灸盒放在腹部上,把关元、气海穴上的针放入盒中,用3个艾段放入盒中灸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6例,随访1年无复发。

5中医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措施联合应用治疗月经不调要比单一应用一种中医治疗措施获得更高的疗效。石璇等[24]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月经不调80例,中药基本方以四物汤加减,针刺选用三阴交、中极、气海、关元为主穴,气虚者加足三里、脾俞,血虚者加脾俞、膈俞,肾虚者加肾俞、太溪,气郁者加太冲、期门,血热者加行间、血海,血寒者加命门、归来,肝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结果总有效率91.25%,高于单纯应用中药组的77.5%。

李莉[25]采用辨证分期分型药物联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70例,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组。张燕[26]将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0%,对照组为69.47%,证实针药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治疗。王登等[27]将月经不调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使用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说明针灸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确切。章慎磊等[28]采用西医结合治疗及心理护理结合人工周期法综合调理虚寒证月经不调40例,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温经汤治疗的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卢壮等[29]采用腹针配合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疗效优于单纯腹针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